允许企业在2023年底前采取分期等方式补缴社会保险费
跨省异地就医、社保缴费等与广大人民群众密切相连,2023年起,又有哪些社保新规出台和实施?让我们来看看!
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于7月26日联合引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了异地就医备案人员范围。跨省异地长期居住或跨省临时外出就医的参保人员办理异地就医备案后可以享受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其中跨省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包括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常驻异地工作人员等长期在参保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外工作、居住、生活的人员;跨省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包括异地转诊就医人员,因工作、旅游等原因异地急诊抢救人员以及其他跨省临时外出就医人员。通知明确,参保人员可在参保地经办机构窗口、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等渠道申请办理登记备案手续。通过全国统一的线上备案渠道申请办理登记备案的,原则上参保地经办机构应在两个工作日内办结。
通知强调,各地医保部门要及时调整与本通知不相符的政策措施,确保2022年12月底前同国家政策相衔接;同步按要求调整信息系统,保障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平稳过渡。《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经办规程》将于202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为切实发挥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效果,促进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实施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通知明确,各地可根据本地区受疫情影响情况和社会保险基金状况,进一步扩大缓缴政策实施范围,覆盖本地区所有受疫情影响较大、生产经营困难的中小微企业、以单位方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事业单位及各类社会组织,使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惠及更多市场主体。
通知强调,要进一步优化经办服务,对符合缓缴政策要求的市场主体,积极主动对接,分类做好服务保障。要健全部门协作机制,加强数据共享,简化办事流程,实现企业“即申即享”,减轻企业事务性负担。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到期后,可允许企业在2023年底前采取分期或逐月等方式补缴缓缴的社会保险费。补缴期间免收滞纳金。
(来源:新密网资讯)
版权声明:
1.本站登载此文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不承担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如本网信息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于发布起15个工作日内发送邮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即时删除处理。